第(2/3)页 这样的情况在台湾和东南亚同样如此,一开始大家是因为陈朗的名气以及小说《诛仙》带来的巨大人气才开始关注漫画版《诛仙》,但是所有的人在看到漫画的第一眼就感觉到了与以往港漫的不同之处。 随着更多的人物造型登场,大家是越看越兴奋,最后哪怕是看完了还是忍不住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无数人看完《诛仙》后直言这样的漫画风格才配得上经典巨著《诛仙》,同时也都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以前的漫画内容也很经典,但是画风上差距太大。 现在被《诛仙》的画风养刁了口味,以后再看其他的漫画恐怕是有些难以接受了,三十年后成熟的漫画风格放到1980年代的世界带来的冲击远远超出了陈朗的想象。 漫画《诛仙》引起的讨论和风潮还在继续,众多的漫画迷们一下子就接受并且深爱上了这种细腻华丽的风格,因此只是短短的一个星期,玉郎国际发售的30万册《诛仙》已经基本售罄,现在台湾和东南亚的订单早已堆满了玉郎国际的桌前,看的黄玉郎是既高兴又忧愁。 高兴的是自己的这次决定无疑是个无比英明之举,忧愁的是玉郎国际的几个拳头漫画销量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哪怕是黄玉郎自己的《龙虎门》以及费了好大力气收购而来的上官小宝的《李小龙》销量都受到了影响。 虽然现在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只是下降了1000多册,还是能够卖出10万册左右的销量,但是根据广大漫画迷们反馈来的信息来看,大家似乎对于现在的漫画风格有了不满,建议公司将风格改变成《诛仙》那样的细腻画风。 黄玉郎看到这些漫画迷们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哭笑不得,《诛仙》的题材可是仙侠类的,《龙虎门》的则是现代格斗类型的,两种题材根本不一样,这能瞎模仿嘛,但是漫画迷们的意见也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 黄玉郎之所以被称为港漫的教父级人物,可并不是仅仅因为他有了很多的经典漫画代表作,同时赚取了巨额的财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对于港漫所作出的一些贡献。 他致力在漫画制作方面作出重大改革。首先,他成立了印刷、分色、植字、钉装等出版业所必须的部门,购入新型的印刷机和分色机,把漫画书的印刷质素大大提高。 紧跟着,为了扩大公司的生产量,黄玉郎更把漫画制作分化为起稿(画出构图),钩头(绘画人物的头部),驳身(绘画人物的身体),填头(只负责人物的头发)等各步骤。 所以大多数漫画人在细说自己入行经过时都是说“在这套漫画负责钩头”或“那套漫画负责驳身”等说法。 现在的黄玉郎颇有些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虽然漫画《诛仙》短短的一个星期就在港台东南亚卖出了近30万的销量,再过一段时间打破自己的漫画销售记录绝对不成问题,公司也能够大赚一笔,但是面对着画风改变的问题,真是有些棘手。 现在玉郎国际发行的漫画不下于十几本,虽然每本的销量都无法与《诛仙》相比,但是数量众多加起来的销量还是要超过《诛仙》无疑,现在如果要改变漫画的话必将带来不小的麻烦。 但是不改变的话只怕销量会不断的下滑,改变也要慢慢的改,不可能一刀切全部改变完成,而且具体怎么改变还需要好好的思量一番,公司也不可能就靠一本《诛仙》打天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