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天策王朝的百万大军,如同决堤的洪水,开始更加迅猛地蚕食大罗王朝漫长的边境线,兵锋所向,几乎再无有效的抵抗。 一场原本可能陷入僵持的国战,因为内部的倾轧和关键人物的背叛,正迅速向着一边倒的结局滑去。 可这还不是让伊凡最头疼的。 天策大军压境,虽然形势危急,但只要果断从大罗王朝各处抽调精锐边军和内陆兵团驰援,依托坚固城防和纵深战线,未尝不能将天策的铁蹄阻挡在国门之外。 至少也能形成僵持,将战争拖入消耗国力的拉锯战。 最让伊凡血压飙升、几乎吐血的,是来自后方的“背刺”。 安德烈的大儿子谢尔盖,竟然公然打出了“清君侧,诛奸佞,为父申冤”的旗号,率领整整二十五万大军,掉头北上,直奔帝国圣都而来! 那可是安德烈大公经营了一辈子,攒下的全部家底,装备精良,久经沙场。 安德烈若是清醒着,恐怕也得再气晕过去,自己积累的雄厚资本,竟被儿子如此“豪迈”地用来造反。 更可气的是,谢尔盖北上的进军路线异常顺利,沿途的许多领主、守将,要么是安德烈的旧部故交。 要么是对伊凡皇帝卸磨杀驴的做法心怀不满。 要么是慑于谢尔盖身后可能存在的“乌尔格大师”的威能,竟然大多选择了作壁上观,甚至暗中提供便利,任凭这二十五万叛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心脏地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