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转天是周六,赵旻一大早就把李源闹起来,说要带他去“踩点”。 李源看她急不可耐的样子,知道她心里不像嘴上说的那么淡定。也是,赵旻虽然早熟,终究还是个孩子,哪个孩子会对老爹的婚事无动于衷? “好了好了,我答应你就是了。” 李源无奈的说着:“你总得告诉我你家是干什么的吧?” “到了你就知道了。” …… 赵旻家在市区边上,距离第三人民医院不远。 李源骑着摩托载着赵旻,沿北大街一路向南,穿过大半个市区,拐上外环南路。 向东骑了不到三分钟,赵旻叫了起来。 “看到前面的白色的楼了吗,那就是我家!” 李源放慢车速,在楼前停了下来。 “你家是开武馆的?” 李源看到牌匾上“精诚武馆”四个大字,惊讶的问道。 …… 瀛洲隶属渤州,而渤州素有“武术之乡”之称。 渤州的习武之风由来已久,出过许许多多武林高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霍元甲。 当然,霍元甲虽然祖籍渤州,但是从小在津门长大,拿他举例似乎有脸上贴金的嫌疑。不过就算不提霍元甲,渤州的名家同样不少,远的不说,单说晚清时期,就有燕子李三、大刀王五、神枪李书文等一众高手。 建国后,瀛洲武术界同样能人辈出,多次在国内武术比赛中摘金夺银,民间习武之风十分浓郁。改革开放之后,受武侠影视作品影响,瀛洲武风更盛,大大小小的武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说它是好事,是因为如此一来,民间武术文化得以推广开来。 说它是坏事,则是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如今是渤州武术界最黑暗的时期,一些害群之马将武馆当成藏污纳垢之所,流氓地痞则打着武馆弟子的旗号四处寻衅滋事,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难怪赵旻从来不提家里是做什么的,大概也怕同学们说闲话吧。 …… 李源相信赵旻,对她家的武馆没有恶感,笑着问道:“你家是教什么的?” “八卦拳。” “我只听说过八卦掌。” “不一样的,八卦掌是道家流派,八卦拳是少林拳法……” 赵旻边走边说,听得李源一头浆糊,他虽然从小在瀛洲长大,但是对武术是一无所知。 李源两世为人,今天是第一次进武馆,看什么都好奇。 武馆由厂房改建而成,面积不小。和影视动漫中的日式道馆不同,没有铺设地板,铅灰色的水泥地坑坑洼洼,有些地方甚至还留有油渍。 武馆里没有暖气,因为是老厂房,屋顶较高,窗户也少,给人的感觉比室外还要阴冷。 李源揣着手来回跺脚,依旧不能阻止寒气顺着脚底板往上冒,反观武馆学员们,一个个穿着单裤和背心,身上却热气腾腾如同刚出笼的包子。 “师姑好!” 看到赵旻,不管是站桩的、练器械的还是打拳的,全都停了下来,恭恭敬敬打着招呼。 “他们叫你师姑?”李源问道。他注意到有些学员怕不是有二三十岁。 “他们都是我爸爸徒弟的徒弟,不叫我师姑叫什么?” 赵旻理直气壮的说道。 “你们还讲究这个?” “废话,不讲师承的武馆都是骗子。” “师姐,他是来学武的,还是你对象?” 一个三十出头的精壮汉子擦着汗走了过来。 “都说了别叫我师姐!”赵旻耳根有些发红,介绍道:“这是李源,我的同学,过来看热闹的。他是我爸的徒弟,你叫他魏叔就行了。” 赵旻这是憋着坏呢,想拿辈分压李源。 李源才不上当,笑着喊了声魏哥,问道:“魏哥怎么叫赵旻师姐?” “我们练武的按入门先后排辈,我入门晚。”魏哥擦着汗,问道:“觉得怎么样?要不要练练?” “算了吧,我可不是这块料。” 李源说着转向赵旻,“你这个当师姐的功夫怎么样?” 第(1/3)页